主要學歷
時間
|
學校
|
學位
|
1960-1964
|
武漢大學
|
學士
|
主要經歷
時間
|
工作單位
|
職務職稱
|
1964-1988
|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
1988-1995
|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副所長
|
1995-2000
|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所長、黨委書記
|
1995至今
|
中國工程院
|
院士
|
2000至今
|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
2014.1至今
|
银河官网app
|
雙聘院士
|
主要兼職
單位名稱
|
兼職職務
|
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農學院
|
兼職教授
|
中國園藝學會
|
理事長
|
中國農學會
|
副會長
|
北京市科協
|
副主席
|
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
|
副主任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
副主任
|
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貢獻
方智遠從1970年開始從事甘藍遺傳育種研究,曾長期任甘藍育種課題組組長,與甘藍課題組同志一起,70年代初在國內首先突破甘藍自交不親和系。1973年育成我國第一個甘藍雜交種"京豐一號"。后又相繼育成不同類型的甘藍新品種20余個。1979年在國內外首次發現甘藍顯性雄性不育材料, 90年代突破甘藍雄性不育系選育與利用技術,選育出一批不育株率及不育度達到100%、經濟性狀及配合力優良的甘藍顯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10多個通過國家審定或鑒定的甘藍新品種,并進行大規模制種利用。
80年代以來,先后主持或參加科技部、農業部、北京市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多項科研課題。主編或參編科技著作10余部,主要有《甘藍栽培技術》(1991年)第一作者;《中國蔬菜抗病育種進展》(1996年)副主編;《蔬菜優質高產栽培的理論基礎》(1999年) 副主編;《蔬菜學》(2004年)主編;《中國蔬菜育種學》(2017年)主編。先后在《BMC Plant Bi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國農業科學》、《園藝學報》、《中國蔬菜》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培養碩士、博士生30余人。獲國家級科技獎勵4次,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 項,獲發明專利4 項,1988年和2001年兩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5年10 月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9 年獲人事部杰出人才一等功獎勵,2000 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