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學歷
起止年月
|
學校
|
學位
|
1950.11-1953.7
|
西南農學院
|
農學學士
|
主要經歷
年月
|
工作單位
|
職務職稱
|
1971.1
|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
|
研究員
|
1984.6
|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中心主任
|
1988.1
|
湖南省政協
|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
1995
|
中國工程院
|
院士
|
主要兼職
單位名稱
|
兼職職務
|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
名譽院長
|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名譽院長
|
隆平高科
|
名譽董事長
|
银河官网app
|
雙聘院士
|
|
|
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貢獻
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雄性不育株,指出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現象,并提出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來利用雜種優勢的設想。1973年和協作組成員一起攻克了制種技術關,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不僅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也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總設計師和最主要的學術帶頭人。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由三系法到兩系法到一系法和從品種間到亞種間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三個發展階段的戰略設想,這一設想已成為國內外公認雜交水稻育種的指導思想。1987年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被列為國家"863"計劃的重點課題。近年來,在以袁隆平院士為主的指導下,兩系法雜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產應用。不久前,主持研究的超級雜交稻也獲得成功。雜交水稻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糧食產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的年種植面積約有2.3億畝,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0%,產量占稻谷總產的57%。每年全國因此增產的糧食超過200億公斤,相當于一個中等省全年的糧食總產。由于雜交水稻獲得巨大成功,先后獲得迄今惟一的國家特等發明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八項國際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